投资者几乎在所有市场都有所斩获。
道琼斯指数周四首次突破40,000点大关。目前的投资环境近乎完美,企业利润强劲,失业率低,通胀有所缓解。
几乎所有投资都在上涨,道指成份股、增长较快的科技股、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甚至黄金和其他贵金属。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也有很多选择,包括收益率约为5%的存单,以及不断上涨的垃圾债券和其他固定收益投资。这些都让投资者喜形于色。
尽管许多美国人对整体经济持负面看法,部分原因是物价居高不下,但他们对股市却更为乐观。
纽约布鲁克林35岁的化妆师Zakeyma Peterson说,她希望增加自己的仓位,部分原因是当她走进Bergdorf Goodman和丝芙兰(Sephora)为客户备货时,商店里 “挤满了人”。
Peterson说:“人们会抱怨一切,但他们仍然在消费。”她从2020年3月开始投资,当时正值疫情,她待在家里没有客户。
道琼斯指数升至40,000点以及其他市场指数的飙升经历了两个阶段。去年,由于预期通胀下降将促使美联储降息,市场上扬。
图片来源:ALEXANDRA CITRIN-SAFADI/WSJ, F. MARTIN RAMIN/WSJ
最近,强劲的企业财报让人如释重负,AI的进步也令人兴奋不已。持乐观态度的人士表示,快速创建和分析庞大的数据集可以催生一系列创新和改进,包括协调施工人员、提高制造业效率、培训年轻人和开发新药。
一种名为GLP-1的新型减肥药为美国人增添了享受健康新生活的可能性,最终或将削减整体医疗健康开支。一些人士还指出,企业将制造业和其他业务从国外迁回美国的行动也可能会带来好处。
“我们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经济,”IBM副董事长、前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科恩(Gary Cohn)表示。“一些公司在美国的投资比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多。”
就连以前持怀疑态度的人士也开始热衷于股票。1月份,路博迈(Neuberger Berman)高级基金经理Steve Eisman在CNBC上称,他担心大家今年的感觉过于良好。
如今,Eisman称,市状要好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失业率很低,互联网的繁荣推动了科技狂潮。
“我现在感觉很满足,”Eisman说。
Davis Funds的董事长Chris Davis自认有点杞人忧天的性格,他说:“很多股票的估值都很有吸引力,感觉就像金发女孩(Goldilocks)故事里说的,一切都恰到好处……当然了,金发女孩的结局是熊回到家中,顿时乱成一团。”
眼下一个潜在的担忧是:据来自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的信息,美国政府料将在未来十年额外多支付1.1万亿美元利息。投资巨头品浩(PIMCO)的联合创始人Bill Gross已表示,政府的举债和支出太过头了,不仅推高了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还可能阻碍经济发展。
他说:“收益率的上升迟早会产生影响。”
看涨的投资者变多,由此引发了另外一种带些讽刺意味的担忧。乐观情绪似乎会对市场有利,但当多数投资者持乐观看法时,分析师往往会感到担心,因为这意味着,有可能承认自己错了并开始买入的空头数量已经变少。
另外,投资者往往不善于把握市场时机,有时会在回调马上就要到来的时候兴高采烈。Investors Intelligence编制的多空头比率(Bull/Bear Ratio)显示了普遍的乐观情绪,截至5月14日,56.5%的受访者表示看涨,仅17.7%的受访者表示看跌。
经济学家Ed Yardeni说:“标普500指数现在相较于2022年10月的熊市低点上涨近50%,因此自然而然地,几乎所有人都看涨。” Yardeni在过去两年里比多数人都乐观,但对这种转变感到担忧。
一些人士指出,光明的经济前景只是海市蜃楼,今年晚些时候问题就会显现出来。SMBC日兴证券(SMBC Nikko Securities)首席经济学家Joseph LaVorgna说,创纪录的房价和高房贷利率让许多美国人很难买得起房。
婴儿潮一代和其他高净值美国人的财务状况依然良好,但美联储成员对中低收入家庭感到担忧。根据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1月底的会议纪要,这些消费者的储蓄已经耗尽,可能“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美联储成员提到了“信用卡循环信用余额和先买后付服务的使用增多,以及某些类型消费贷款的拖欠率上升”。
今年早些时候,LaVorgna撰写了一份题为《我们尚未完全摆脱衰退困境》(We Are Not Fully Out of the Recessionary Woods)的报告,部分原因是他预测消费者支出和劳动力需求将放缓。
乔治亚州斯基达韦岛64岁的David Foley对此并不担心,即使在四年前退休后,他也全力投资股票。朋友们劝他减持一些股票,转向债券等更安全的投资。他并不打算这么做,他指出,在过去十年中,股票已经从剧烈下跌中反弹。
“我把赌注押在美国身上,”Foley说。“这一直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