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致鸿 实习生 马佳昆 北京报道
导读
中融人寿这次意欲翻盘。其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5月25日,中融人寿历时两个月,实现规模保费收入10.34亿元,突破了10亿元首关。
上市,是起点而非终点。
日前,中融人寿对外宣称,力争3年后启动IPO,实现公开上市;锦泰财险也表示,力争5年内实现IPO。然而,这两家保险公司的业绩并不理想。
目前,在A股上市的保险公司有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在H股上市的保险公司有中国人保及人保财险、中国太平、中再保险、众安在线。此外,天安财险、国华人寿分别在A股借壳西水股份、天茂集团曲线上市;中国人保正在回归A股;泰康保险、华泰保险时有上市传闻。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很多公司把上市作为战略或者发展的重大里程碑,这无可厚非,毕竟上市后带来巨大的品牌影响力、更多的资金,以及资本市场的促进与约束,的确可以帮助公司站上更大的平台。此外,上市对原股东的投资也是一种价值实现以及退出的方式。
中融、锦泰意欲实现IPO
成立于2010年3月的中融人寿并非首次誓言IPO,在开业伊始就曾定下在2年内盈利、5年内实现上市的战略目标。
然而,盈利与上市渐行渐远,绯闻和负面却甚嚣尘上。中融人寿一度成为保险行业中为数不多、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公司之一,并曾被勒令停止开展新业务、增设分支机构和增加股票投资。
显然,中融人寿这次意欲翻盘。其最新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18年5月25日,中融人寿历时两个月,实现规模保费收入10.34亿元,突破了10亿元首关。
但这仅是一个侧面。中融人寿年报显示,2017年,其营业收入48.37亿元,同比增长792.44%。其中,保险业务收入35.30亿元,同比增长1411.9%;其他业务收入0.62亿元,同比增长169.57%。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中融人寿恢复开展保险业务,承保业务规模的增长,带来了保单初始费用、保单管理费及退保手续费收入增长;另一方面因退保增加,带来的退保手续费收入有所增长。
2017年是中融人寿保险业务重新恢复的一年,其中主要险种分别是中融融益宝B款年金保险、中融天保赢1号年金保险和中融吉年如意年金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5.02亿元、27.13亿元和3.14亿元,共占保险合同总收入的99.94%;万能保单退保手续费0.37亿元,相较2016年翻了将近一倍。
不过,2017年中融人寿的退保金合计36.53亿元,同比增长21.42%,其中寿险个人险占比近100%。
与之对应,赔付支出大多在满期金给付和分红险部分。2017年,中融人寿赔付支出发生付金额较2016年增加3.29亿元,同比增长455.94%。究其原因,中融人寿2016年承保保单集中在2017年满期或达到保险产品约定的年金给付期限。
2017年,中融人寿手续费及佣金支出1.96亿元,业务及管理费支出2.83亿元。此外,截至2017年年末,中融人寿仍在亏损,净亏损8.65亿元,相较2016的净亏损13.88亿元,有所收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认为,中融人寿上市还有漫长的一段路。以上市硬性盈利条件为例,中融人寿接下来三年如何转亏为盈是关键。
与业务起伏相比,中融人寿的股权变更同样备受关注。2015年9月,中天城投通过其全资子公司贵阳金控以自有资金20亿元收购联合铜箔100%股权,将后者原本持有的中融人寿20%股权纳入囊中,与清华控股并列第一大股东。
2016年,贵阳金控参与竞购清华控股转让的中融人寿1亿股股份,后通过贵阳金控以货币资金出资12.35亿元认购中融人寿增发的2.47亿股股份。之后,联合铜箔又以相同方式出资6.28亿元认购1.26亿股股份。自此,中天城投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贵阳金控和联合铜箔,共计持有中融人寿44%股权,成为中融人寿第一大股东。
然而,由于中天金融正与华夏人寿联姻21%-25%的股权,因此与中融人寿的关系充满变数。根据《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关于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只能成为一家经营同类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控制类股东;投资人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成为保险公司控制类和战略类股东的家数合计不得超过两家。从股权比例上看,战略类股东是指持有保险公司股权百分之十五以上,但不足三分之一的股东;控制类股东是指持有保险公司股权三分之一以上的股东。
无独有偶,锦泰财险也在近日发布公告称,面向全球招募高级管理人员,拟为其创新发展5年内实现IPO做准备。成立于2011年的锦泰财险,是全国第三家、中西部第一家登陆新三板的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