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半年的业务,王芳没有开拓到更多的用户,所谓的“高提成”也跟她完全没有关系。“轻轻松松赚钱”的幻想破灭后,王芳下定了决心离开这个行业。如今,她找了一个商场里推销奶粉的工作,虽然定点上下班,但是不需要舍了脸面去推销,她自己感觉也还不错。
多因素造成“大进大出”局面
在王芳看来,保险代理人能不能做下去,还是要看个人能力。她也称:“我当时的经理,也是一步一步干起来的,现在每个月的业绩都能达到几十万,有的时候甚至是上百万,人家在这个行业干得风生水起,也没少赚钱。”
一位保险培训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全国做过保险代理人的人员数量超过5000万人,但2017年底保险公司统计在册的保险代理人数量是800多万人。在这个数量差中,一部分人经过大浪淘沙式的洗礼后留存下来,更多的人则另谋职业,在其他领域发光发热。
以王芳为代表的一波底层代理人,在保险公司人海战术中蜂拥而来,因种种原因无法继续做下去。一位有过代理人从业经历的保险业高管告诉记者,除了自身能力差异,代理人每天面临着超负荷的工作,同时收入不稳定,以及不合理的税负,都导致代理人群体严重缺乏归属感。
代理人出身的慧择创始人兼CEO马存军认为,代理人受现实状态挤压,难有长远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空间,仅把保险行业作为维持生计的权宜之法。一方面,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签订的是代理合同而非劳动合同,以佣金收入为主,且绝大多数无底薪和社保福利,这使得保险代理人缺乏归属感;另一方面,市场竞争激烈、管理考核严苛、培训培养缺乏,代理人生存压力巨大,更难言职业安全感。
代理人渠道人海战术、大进大出的弊端也显而易见,由于招人时并不太看重人才的素质,而是更看重其社会关系能带来多少客户,销售误导现象屡禁不止。当人们对代理人群体产生信任危机,公司、行业声誉也将受到不良影响。
专注代理人领域的业内专家顾克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随着国家对保险业的进一步重视,特别是若干有利于中国保险业进一步发展的文件出台,给了保险业很大的振奋。而近几年代理人人数井喷式发展是一个很好的明证。”值得一提的是,顾克伟是《聚焦保险代理人》的作者,也是从保险代理人转变成一位保险高管的从业者。
要从根本上解决“大进大出”问题,上述业内人士指出:“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从业人员,领行业风气之先,规范专业做事,让社会更加尊重保险业,更加信赖保险业,才能保证代理人有一个非常友好的发展环境,最终实现其在行业中的持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