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5日,欧盟(EU)、美国、韩国、日本和印度共同参与的"生物制药联盟"在美国圣地亚哥正式成立。
官方称,此联盟的成立旨在构建一个相互信任、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制药供应链,各国政府和企业人士在成立仪式上就加强沟通与协调达成共识,商定在各国生物政策、规制和研发支持政策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构建医药品供应链地图。
共同构建医药品供应链地图,这句话怎么理解呢?
欧美一直都主导着创新药物研发,而韩国和日本角逐CXO行业,印度则掌握着仿制药市场,这个联盟中的各国形成了一个生物医药品供应链闭环,很可能彻底将中国的创新药和供应链排挤了出去。
韩国CXO业务已全面赶超中国
2024年,三星生物预计全年收入将增长10%-15%,并计划通过工厂产能的持续释放、多元化业务的收获以及在CXO领域的竞争优势来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
除了三星生物,韩国还有其他CDMO企业如SK集团下的SK pharmteco和韩国乐天下的Lotte Biologics等,它们也在迅速扩张生产能力。
日本CXO业务正在迅速扩张
日本胶卷巨头富士集团收购了美国默沙东(MSD)子公司—Diosynth RTP和MSD Biologics全部股权,组建了名为Fujifilm Diosynth Biotechnologies(FDB)的CDMO企业。FDB一开始便直接向欧美进军,将关键生产线主要落地于美国、英国和丹麦。2022年,FDB业务收入超过了原有预期,同比增长29.2%(1942亿日元)。2023年6月,富士胶片设立了面向日本和亚洲地区的销售公司,并计划于2026年在富山县新设首个位于日本的CDMO工厂。
示意图
美国针对中国企业制裁名单正在不断拉长。
2024年5月15日,美国众议院监督与问责委员会以40:1的压倒性投票结果通过最新版《生物安全法案》,法案中将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华大基因、华大智造和Complete Genomics 5家中资企业列入受关注企业名单,要求美国相关企业在2032年前结束与上述中资企业的合作。此法案的推出,体现了美国对其药企对中国供应链的过度依赖,以及中国生物科技的崛起的担忧和威胁感知。
对于中国生物科技企业来说,面临着美国政策的压力,正在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国际化战略,以确保业务的稳定发展和全球竞争力。目前,已经有不少中国CXO企业计划通过加大在欧洲市场的投资布局,来规避地缘政治风险。例如,九洲药业宣布计划在德国投资约950万美元建立CRO服务平台;凯莱英医药集团宣布接手前辉瑞在英国的CDMO工厂,以提升其全球供应能力;药明生物宣布其位于新加坡的一体化CRDMO中心正式进入建设阶段,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会继续在德国、美国和新加坡扩建商业化生产产能。
美国对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限制似乎还在升级,这已不仅仅是针对个别企业的问题,而是对中国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挑战。
处于襁褓阶段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国内国外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中,如何在资本寒冬和欧美列强的围剿中站稳脚跟,是积极拥抱全球化市场还是闭门造车?结果尚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