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降本增效,银行也是“拼”了!
最近有报道说,有网友在一银行APP上申请“降低月供”,将自己的存量房贷还款方式变为“先息后本”,短期内缓解还款压力。
能有多解渴呢,该网友选择了最长24期也就是两年的先息后本,最低每个月只要还1块钱本金,利息是3661.52元,合计下来比原来的月供5600块要减轻2000来块支出。
三年内0本金、只要付利息,而且每三年还可以做一次无还本续贷,银行能批10年授信,也就是理论上最长可以10年不用还本金。
好家伙,这几乎等于你只要有钱付首付,而且首付也在降低,交了首付之后很长时间不用担心本金问题,上车成本极低。
这么一搞,着实会对一部分人产生极大吸引力。
以“降低月供”为吸引点,核心方式就是先息后本,理论上本金可以一直延后,只要你付利息。
根据媒体统计来看,现在实现房贷“先息后本”的银行和城市不在少数,方式也各有不同,因城而异、因行而异,有的只针对新增贷款,有的只针对存量贷款,也二者兼顾。
但老实讲,我看到那位网友选择24期的先息后本来缓解还款压力,还是感觉挺无语的,颇有点饮鸩止渴的味道。
不管是买新房的还是存量房贷,选择把本金往后放,当前月供总额确实是暂时少还了,但利息却增加了啊,而且但凡贷过款的人都知道,本金越往后放,叠加的利息越高。
银行这种操作,有很多有利的地方,但就是没有让利。
门槛大幅降低,随着首付不断下降,只要有点收入就能够迅速上车。
被一顿忽悠之后脑子一热就选择先上车的人不会少,前期确实轻松,但后面就痛苦了,本金越往后置,利息就一直存在,而且总利息是增高的。
无形中给自己加了高杠杆,到后面一旦还不起贷款,对自身财务状况的打击就是毁灭性的。
当然,对于一些暂时出现就业问题、短时间内收入下降的人群来说,确实也是权宜之计,能够减轻短期内的支出压力。
相反,先息后本甚至头10年0本金的还款方式,对银行来说,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甚至可以说是天才式的idear。
首先,能够降低断供风险。
这几年,裁员声音不绝于耳,遇到收入下滑、失业的人就面临断供抉择。
但其实不但当事人不想断供,银行更不想你断供,因为房子难卖也卖不上价,一旦断供就容易形成坏账和风险负担。
对存量房贷,部分银行,尤其是房贷规模巨大的大行,给出调整先息后本的还款方式,直接减少当前月供,对短期受到收入影响的家庭就是缓了一口气,哪怕利息增加了些。
其次,将利息前置,增加收入。
从宏观上看,利率极大概率是会持续降低的,欧洲央行已经开始降息,一旦美联储也开始降息,中国大概率也会同步降息,即使现在没普遍降息,房贷利率也在不断突破下限。
换句话说,当前的存款和贷款利率相对是高的,就好比现在的国债年化收益为2.57%左右,看着不高,但如果过两三年定存都降到2%以下,那这个2.57%就非常香了。
部分银行给出“先息后本”选择,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在房贷利率还不错的时候多赚些利息呢?!
所以,个人觉得,对银行来说,这完全是个一石多鸟的好计策。
对银行来说,不论何时,住房贷款都是最优质的业务品种,可能没有之一。
毕竟,勤劳勇敢的国人,不到逼不得已,谁会断供呢。
可对消费者来说,因人而异,眼前条件再诱人,也得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全盘考虑清楚再决定。
因为债务是刚性的,不论本金延长多久,这个债务不会变,利息一直要还。
而资产是弹性的,就像股票一样,价值是随着市场价格变化而涨跌。
就好比,你借100万买一套现在价值100万的房子,这100万的借款哪怕再过十年还是100万,必须连本带利偿还,但十年之后这个房子还能否值100万就要看彼时的房价了。
债务不会凭空消失,资产却可以凭空缩水,不论房子车子还是股票黄金,等等。
借债购买资产,前提是要建立在资产升值的基础上。
反之,贬值阶段借债买房,就要承担房价继续下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