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诗蔷 北京报道
转型风波
此一时彼一时,是恒古不变的道理,尤其在基金业。
就像上海某基金公司成立之初就打出保本牌,却让晚几年的公司占了先机……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所以并不总是远见者得便宜。
这不,在最近兴起的转型潮中,出现了不少老“策略”的身影,效果会如何,尚难言胜负。
“由于公司之前的产品没有突出的优势,今年来我们打算重点发展量化基金,希望能通过量化产品做出自己的特色。”5月31日,北京某中型公募基金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随着权益投资市场分化越发显著,债基市场风险隐现,货币基金受到监管限制,越来越多基金公司开始寻找另类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了解到,为发展量化基金,上述基金公司通过外部引进了行业内比较知名的基金经理,而由于基金经理之前的业绩不错,比较专业,所以也在近期路演中受到机构认可。
但这并非个案。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研,天弘基金、华夏基金等基金公司都曾提出指数基金发展方向,对于天弘基金来说,由于货币基金扩张受限,指数基金也是其谋求的新的突破;除此之外,由于近两年定增基金受限频频爆雷,此前专注定增基金的财通基金、九泰基金等行业明星也开始做出转变,提出目前对发展权益类产品的重视;另外,近期QDII额度扩容也让部分基金公司在海外产品线上加速布局,基金公司的转型渐趋活跃。
这并非公募首次转型风潮,而一些老瓶装新酒的路径能否迸发新的契机?
重提指数基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天弘基金将指数基金定位于对余额宝的进阶服务,“一手货币基金,一手指数基金,共同撑起客户生态”。
实际上,除天弘基金外,近期华夏基金也公开表示重视指数产品的布局,目前旨在发展指数基金的基金公司并不在少数。其背景包括目前养老目标基金政策落地、FOF迎来发展窗口等,指数基金被认为是承载FOF资金的最佳标的,给基金公司未来的“规模战”带来充分想象空间。
之于天弘基金,似乎背景更复杂。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天弘基金发展指数基金的背景是其“余额宝”业务受到限制。
2017年以来,关于货币基金流动性风险的讨论不断发酵,监管层曾多次召开会议就相关政策征求意见。受此影响,余额宝多次调整其业务,去年5月,余额宝调整个人交易账户持有额度,12月又开始限制单日申购额度。
今年5月,余额宝首先宣布新接入博时、中欧等基金公司旗下的两只货币基金,随后华安日日鑫货币A、国泰利是宝货币市场基金也陆续接入。陆续开放接入多只货币基金也是进一步减轻单只基金规模过快增长的压力,降低单一货币基金集中度高的风险。
而在基金业协会指出不再公布包含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的排名数据后,天弘基金的排名压力也进一步增大。2017年的基金公司规模排名数据显示,剔除货币基金后,天弘基金的排名降至第48位,规模有243.55亿元。
“随着客户行为在线化的趋势,指数产品可衍生和搭载多样化服务,能为智能投顾服务提供便利和清晰的底层工具池。”天弘基金方面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实际上,天弘基金瞄准“指数基金”作为发展战略并非始于当前,早在2015年初,天弘基金副总经理周晓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吐露过“设立一揽子指数基金对接细分行业”的战略。
从规模来看,2015年一季度天弘基金的指数基金规模有8.64亿元,当年二季度末规模升至17.52亿元,随后在当年三季度规模减至12.92亿元。到了今年一季度末,天弘基金指数基金的规模为54.98亿元,占全部基金规模的比例为0.28%,较去年年末规模增长25.75%。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天弘指数基金系列的管理运作目前由智能投资部负责,成员超过20人,由首席经济学家熊军领衔,团队除了传统投研人员还有十余位大数据研究员。
今年2月,天弘基金旗下17只指数基金又公告增聘了陈瑶为基金经理,陈瑶2011年入职天弘基金,先后担任交易员、交易主管,从事交易管理,程序化交易策略、基差交易策略、融资融券交易策略等研究工作。
“关于指数基金产品业务的布局未来有三个主要发力方向,一是将引进海外的指数系列,丰富资产配置可选择的范围;二是将在收益优化上,无论是策略指数,还是指数增强,都将开发新的产品;三是结合公司资产配置平台,会把不同的产品组合更好的工具在底层资产和老百姓的风险收益特定目标之间搭建一些更好的桥梁。”天弘基金方面表示。
不过,这一批指数基金由于成立时恰逢股市巨幅震荡,其中亏损严重的基金现在已折去近半净值。